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普巴曲珍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中学 856800

摘要

本文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及其实施方式。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全面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模式;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探究一种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以期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经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作、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交往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小组合作学习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同时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观念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任务、尊重他人、认真对待学习,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2.1 教学目标的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目标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分析某一道德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道德问题的复杂性,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校园中,存在着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例如手机品牌、服装潮流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调查并分析这种攀比现象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每个小组需要深入研究该现象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提出有效的对策,如举办主题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以促进校园内的积极文化建设。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学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并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和法律的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制定有效的行为准则。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存在着迟到、旷课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制定一份班级行为准则,包括遵守上课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班级规则,促进课堂秩序的良好发展。最后,为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目标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其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附近的环境卫生问题一直存在,如路边垃圾乱扔、公共场所缺乏清洁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调查并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他们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地调研和社区参与的方式,落实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内容,确保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道德教育方面,教师应当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活情境的案例或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可以选择涉及友谊、诚信、责任等道德价值观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此外,还可以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他们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某初中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学生们前往社区帮助清理环境。在活动中,有一名学生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其他同学纷纷建议将小猫送往动物救助中心。然而,其中一位同学却提出将小猫留在学校,自己负责照顾。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责任与同情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们深入探讨了责任的含义和行为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正确的道德判断。在法治教育方面,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易于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社会意义。在一次模拟交通事故案例中,学生被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肇事司机、受害者及警察等。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审理案件,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并了解了驾驶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形成了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和整合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交叉引用、案例串联等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境和学生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一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了一个涉及到诚信与法律责任的案例:某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学校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告知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们深入探讨了作弊行为的道德和法律后果,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和法律的约束力,形成了正确的行为准则。

2.3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在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上,应当注重全面评价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对其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三、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全面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同课程和学科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曾建良.“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教师博览,2024,(06):94-96.

[2]张歆莹.开展合作式学习,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4,(02):138-140.

[3]张波.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01):48-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