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哲学与人生》议题式教学的应用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应用探索;思辨能力
正文
引言:在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哲学与人生》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而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以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教科书为例,探讨议题式教学在“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议题中的应用,从理论与实践输出的角度,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认知潜能,尽早掌握各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技能而努力。
一、议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
议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特别是对于中职思政教学而言,议题式教学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首先选取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议题,这些议题往往具有时代性、深刻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创设情境将议题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思考。接着,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围绕具有实践性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力争引导更多的中职院校学生都能够在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从时代精神的精华中汲取智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追求崇高的人生理念,实现全面发展。
二、议题式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体系建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议题
议题式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过程,它旨在通过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体系中,创设情境和引入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在中职阶段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必须深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体系的重要性,从精心设计的角度确保议题既符合课程内容、又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以“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个真实而富有启发性的情境[1]。
其次,在引入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议题:“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如何立足客观实际,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理想?”这样的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最后,在课堂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从设置各种场景,如模拟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议题,尽早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最终形成一种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体系,为中职思政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提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在“第二单元 辩证看问题 走好人生路”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就要提出这样的议题:“通过刚才讲过的社会热点案例,请同学们讨论:什么是客观实际?如何认识和理解它?”“人生理想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这些问题既涵盖了哲学与人生的基本理论,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
此外,为了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平台,教师还要从举办“议题研讨”的角度,让孩子们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辨析。如,在“第二单元 辩证看问题 走好人生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模拟现场方式,对“王刚是某职能部门的领导,由于他的养母生了重病,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他利用职务之便拿了本不应该属于他的钱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纪委领导你会主张如何处理此事?如果你是党委书记,你又会如何与王刚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对话?”相信在这种情境模拟的环境下,学生们都会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去真正思考,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活学活用思政课堂上理论,并且从哲学与人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这件事背后所蕴含的矛盾点。
此外,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激发学生内在理解能力,在活学活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讨论环节中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一方面,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加深对相关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互动下,学生们都能够实现认知提升。
(三)重视议题式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对于议题式教学的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估学生对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议题式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
在改进策略方面,教师则是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的思维局限或理解偏差,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引导;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议题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小组表演等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议题式教学实践内容:“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圆梦未来始于足下的推进中,”为了进一步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一场同名议题教学实践活动。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资料;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进行初步的学习和思考。而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则是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议题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创业环境,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业方案的策划和实施,体验开拓进取的过程;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角色、理解实事求是的意义和价值。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则是要对学生在议题讨论中的各种真实表现进行点评,并且结合学习实际提出科学的改进策略,在更好地发挥议题式教学优势中,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要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实际,通过举办专题议题比赛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娜,唐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哲学与人生》议题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J].第一讲堂.2022(1):2-3.
[2] 陈彬彬.在中职思政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J].广西教育.2020(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