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薛乾

兰州市七里河区银滩泽华小学

摘要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生活情境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生活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教学质量;学生兴趣

正文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实践应用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被认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旨在探讨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参考。

1.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生活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场景,从而激发学习兴趣[1]。此外,生活情境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得到知识,还能够掌握实际运用的技能[2]。因此,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十分重要。首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购物、游戏、运动等,设计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3]。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售货员,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中进行加减法运算。其次,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或活动来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建筑积木的情境,让学生用积木组合出各种形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几何知识的乐趣。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有趣的情境来引导他们学习。比如,在教授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赛来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时常常会觉得枯燥和无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教学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情境:班级内举办一场小型的抽奖比赛,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购买彩票参与比赛。学生需要计算自己手中的零钱能够购买多少张彩票,以及如果中奖可以获得多少奖金。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两位数的加减法,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2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针对解决加法问题,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合作解决问题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感受到加法的实际应用。同时,教师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学加法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故事情节,比如讲述一个小商贩在集市上卖水果的故事。教师可以扮演商贩角色,学生则可以扮演买家角色,通过模拟交易的方式来理解加法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商贩手里有3个苹果,卖了2个给第一个买家,又卖了1个给第二个买家,问商贩手里还剩几个苹果?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加法运算的过程,深入理解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3借助实物教具、游戏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实物教具和游戏等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首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如算盘、拼图等,让学生通过操作这些实物来感受数学概念的具体含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教学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想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可以借助实物教具和游戏等教学工具。比如在教学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或者积木,让学生通过加减法计算来移动小球或搭积木,从而直观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任务:用5个小球表示数字3,用3个小球表示数字2,让学生通过移动这些小球来计算3+2的结果。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小球,尝试着将3个小球和2个小球分别放在一起,然后数出总共有几个小球,最后得出加法结果为5。通过这种实物操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还能通过操作实践来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游戏环节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数学计算,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这种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同时,通过实物教具和游戏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

结束语

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教具、游戏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些应用策略,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子云.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4):173-175.

[2]杨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2,(15):40-42.DOI:10.16704/j.cnki.hxjs.2022.15.007.

[3]王红.情境教学法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22,(15):76-78.DOI:10.16704/j.cnki.hxjs.2022.15.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