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路径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丽萍

大田县香山小学 366100

摘要

从实际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应用与教学中,实现了继承、弘扬以及创新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老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时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的高校课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采取对策解决。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增强小学文语文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意义;路径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随着当前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改革,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新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加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确保学科知识与文化知识充分融合。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机械融合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教学是目前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智慧。老师在教学时,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价值,降低西方文化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更好抵御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2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多彩。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的文化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促进语文学习兴趣

从实际来看,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优美的诗词以及深刻的哲理,这些都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老师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增强小学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生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1.4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来源。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而且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以及艺术后,会逐渐喜欢上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自信心[1]

2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老师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偏移,文化价值缺失;追求教学效率,忽视文化内涵;采用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的融入效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解决[2]。比如,部分老师在教学时会把学生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忽略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晕人价值,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部分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会加快教学速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教学计划存在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部分老师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时,会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对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减弱,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解决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发展。

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3.1加强认识,提高老师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首先,老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加大自身学习力度,广泛涉猎,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这样老师就能明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明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也会增强,学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3]。其次,学校要加强老师的培训教育,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学习,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业务考核、业务交流等活动,让老师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学习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便后续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

3.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比如,老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草船借箭》、《红楼春趣》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传统文化、《三国演义》以及《红楼梦》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与感受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神态、性格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4]。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老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传统节日》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春节以及中秋节等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元宵节灯谜活动、清明节祭祖活动、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使得情境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3开展合作探究,挖掘传统文化要素

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要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传统文化的效率与质量。比如,老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石灰吟》这一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和价值观念,并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作者于谦敢于面对磨难的高贵品格与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5]。如在教学《传统节日》时让学生研究春节、中秋节、乞巧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意义,或者探究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和价值等,通过这些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4妙用古诗词,传承优秀文化经典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篇幅,老师可以妙用古诗词,传承优秀文化经典。首先,老师需要精选古诗词篇目,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契合、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古诗词篇目进行教学。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讲解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其次,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从鉴赏的高度讲授古诗词,并积极开展主题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了解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使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此外,老师需要在充分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更好的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价值、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语文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但部分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认识,提高老师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开展合作探究,挖掘传统文化要素;妙用古诗词,传承优秀文化经典等途径,提高融合效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津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J].中国德育,2024,(01):78-80.

[2]白莲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34-36.

[3]闫培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3,(23):102-103.

[4]何小蕾.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路径[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1):25-27.

[5]刘云娣.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家长,2023,(32):112-114.

 

作者简介:杨丽萍 1988.12  福建大田  本科 二级教师 大田县香山小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