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路径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新华

山东省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253400

摘要

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创新始终是教师和教研人员讨论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都尚且比较薄弱,适当融合地方史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方史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分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中将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阐述地方史资源的融合策略,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地方史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地方史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其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

一、地方史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地方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现代意义,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地方史不仅记录了一个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其一,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学习地方史,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从而增强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地方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为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地方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影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应用路径分析

(一)激活学生兴趣,融合地方历史资料

历史学科的研究中,过去性是一个显著且不可或缺的特点,因为历史作为记录人类社会活动、事件、变迁的学科,其核心就在于对过去的研究和解读,这种强烈的过去性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些挑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呈现,如何选取具象化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改善传统历史教学中过去性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成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国的山东省具备非常悠久的历史背景文化,例如,在教学“历史上疆域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举出山东省的历史沿革和区域划分的资料:夏代分属兖州、青州、徐州;殷代分属充州、徐州、营州;周属青州、兖州;春秋分属鲁、齐、宋、曹及邹、滕各小国;战国分属齐、楚;秦代分属砀郡、东郡、齐郡、薛郡、琅玡郡;西汉分属青、兖、徐、冀四州等等,适当配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事件、关键人物的背景故事的介绍,令学生了解山东省的发展历史,产生对本土的热爱和依恋。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模拟再现这些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身体验历史,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构建趣味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二)加强知识理解,缩短历史时空距离

地方史料可以起到缩短学生和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的作用,从初中阶段学生的现实情况而言,其往往因为社会阅历还比较单薄,容易出现和历史知识之间的“疏离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将本土历史资料融入课堂中,渗透到教学活动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单独在课堂上设计一个环节“齐鲁大地英烈魂”,展示一些在抗日战争时期出身山东省的英雄、发生在山东省的重点战役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其实并没有离自己非常遥远,防止知识的空洞和机械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说,“临沂保卫战”,分别在1938年和1945年发生两次,是李宗仁战略部署,张自忠、庞炳勋等人指挥抗击日本坂垣第五师团主力的中日战争,面对敌寇的进攻,张、庞两军以攻为守,击敌侧背,最终中国军队惨胜,打死打伤日寇6000余人;再如,“台儿庄大战”(1938年3月16日),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战争历时1个月,中国军队约29万人,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另外还有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鲁南战役、利津攻坚战等,都可以作为本土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学习本土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历史细节,理清历史知识点,防止繁杂知识点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长期以往,有助于促进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

(三)调整教学方式,探索地方历史渊源

本土历史资料作为课堂辅助材料融入教学活动,能够完善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抱持持续性发展的目光,循序递进,真正践行生本理念,发展发散性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具体来说,教师为了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蕴含在历史知识背后的历史价值,鼓励学生探究山东省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难以被发现的传统民俗、手工艺等,例如淄博陶瓷烧制技艺、鲁锦织造技艺、山东大鼓等,这些手工艺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教师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究和整合资料,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产生过程、存在意义以及未来发展倾向;学生们可以通过查询历史文献、走访相关专业人士等方式,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实现课堂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思考历史资料,拓展历史文化视野

日常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划和教学进度的要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将丰富的地方史料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地方史料作为生动真实的历史教学资源,能够拉近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将地方史料与教材中的历史资料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思考,不仅为教材提供了有效的拓展补充,还为教材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

“宋代社会生活”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当教学进度推进到这一环节时,老师通常会向学生介绍与宋朝节日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对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当地的节日习俗融入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介绍宋代节日庆祝方式时,老师可以引入山东省的节日习俗作为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在宋代,人们是如何庆祝这些节日的?与我们现在在山东省庆祝的方式有哪些异同?宋代节日习俗对现代山东节日习俗的形成有何影响?”

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本知识与地方史料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对于宋代节日习俗和现代山东节日习俗的理解和看法,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流协作能力。

(五)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历史实践活动

历史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更应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宁津县大刀记文博馆、龙槐民俗文化博物馆、宁津古建木雕艺术博物院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展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演讲、角色扮演、历史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历史主题的研学旅行,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如曲阜,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和文化名人孔子的故居和墓地,孔庙、孔林和孔府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设计曲阜研学活动,依次参观曲阜古城、曲阜博物馆等,并在活动中加强历史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历史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地方史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激活学生兴趣、加强知识理解、调整教学方式、拓展思维模式等路径,能够更好地将地方史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本土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辅助课堂教学实效的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茂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3(22):20-22.

2]章乃珍.地方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汇,2023(11):49-51,55.

3]郭林.回观地方历史 传承民族文化——地方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25):42-44.

4]刁胜男.地方历史资源在高中 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海口市为例[J].教育观察,2023(26):42-45.

5]曾月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史学纲要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为例[J].看历史,2022(2):94-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