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杜英俊

舟曲县憨班镇中心小学 746300

摘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进行培育与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时期,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不但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根本价值所在。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体系的教育作用与价值不容小觑,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整体上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如下实践价值:

1.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众多内容,这些元素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将这些内容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通过学习儒家经典、道德故事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仁爱、礼义等道德情操。同时,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1]

3.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4.促进跨学科学习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例如,在学习历史典故时,可以结合历史学科进行讲解;在学习诗词歌赋时,可以结合音乐学科进行欣赏等。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强化学生跨学科思维素养,为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在将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学科实践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融合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进一步强化融合成效。因此,在将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与中华文化元素进行融合时,需要教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隐性价值,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融入计划促使学生可以彰显出传承和学习传统文化内容的主体性。第二,要体现时代性。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融入时,教师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2]。第三,要注重全面性。教师在促使文化与教学融合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式教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感知文化内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设计,从而使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得到有效地融入,使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有效地优化。

1.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展开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传授活动时,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对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有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明确我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明白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拓宽课堂教学范围,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文以及文化素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在了解教材内容后再进行合理地应用。例如:在教授《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学习《鸿门宴》《木兰诗》等文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最此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融入。例如:在教授《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古代战争的场景进行展现,让学生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激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效地学习,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需要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在进行《游子吟》这篇课文的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这篇课文,然后教师可以说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句话中‘子’是指谁吗?”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之后,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母亲,你会如何做呢?”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母亲”的含义,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爱[3]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传统文化融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传统文化融入,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水平。对此,第一,学校需要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课前备课,利用互联网技术查找相关资料,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第二,加强培训和学习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使其深入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第三,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第四,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给予教师在教学创新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奖励和支持,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加强学校与社区、博物馆、文化机构等的合作,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机会,让校内师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4]。例如在教授《少年王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王勃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还可以结合这篇文章中所出现的一些场景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成语,比如“黄粱美梦”、“南柯一梦”、“老骥伏枥”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结束语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脉,它承载着历史的智慧,寄托着民族的情感,对于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活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实践策略,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文化背后的价值与魅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提升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其成长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赵才侠.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12-13.

[2] 王晓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8):79-81.

[3] 曾雪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小学教育,202112):60.

[4] 周华阳.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究[J].教学管理,20191):2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