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曾江帆

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 邮编:100023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诗歌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诗歌;单元整体教学

正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诗歌,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的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提高学生对诗歌教学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对诗歌进行有效地整合和编排。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还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心理。教师要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和有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等方法进行诗歌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感以及诗人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通过朗读教学,体会诗歌韵味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不仅构思精巧,而且内容丰富,语言凝练典雅。学习现代诗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由于早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导致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动力不足。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也经常被边缘化。因此,想要改变这一局面,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诗歌韵味,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领略诗歌之美。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与诗歌基调相一致的音乐,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诗歌氛围中,让学生跟随着音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联想作者笔下的“天上的街市”究竟是怎样的场景。不管学习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朗读都是有效的方式。有效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以及思想。在此期间,为了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划分,让学生一方面注意体会情感,另一方面把握诗歌的特点以及类型,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质量。

二、立足创作背景,感知创作情感

在初中阶段,除了现代诗以外,古诗同样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古诗词蕴藏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华,是学生提高自我认知修养的有效路径。和现代诗不同的是,古诗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内涵深刻。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想要帮助学生充分赏鉴诗歌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全方位的视角研读古诗,学习古诗,让学生充分把握诗歌中的文化精髓。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这是曹操的一首代表作,教师首先从“观”字切入诗歌,让学生通过“观”字领会曹操的思想抱负以及精神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开讲解三国时期以及《观沧海》这首诗歌相关的历史事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主要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原著认识曹操其人,知道曹操是一代枭雄,但很少了解曹操的精神追求以及内心抱负,对其文学才能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曹操其人,教师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举个例子,曹操大举贤才,勇于打破世袭制度,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豪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等等。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时,不妨向学生渗透曹操的生平经历以及人物事迹,让学生了解曹操的政治抱负、文学追求以及思想高度,以此加强学生对这首诗歌的鉴赏水平。

在学习古代诗歌时,如果学生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不知道诗人基于怎样的历史环境创作,就很难把握诗歌的内容以及主旨。因此,在教授古代诗歌时,教师需要将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渗透给学生,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深度,也为学生深入鉴赏古诗奠定基础。

三、赏析诗歌词句,把握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既具有特殊的美感,同时高度凝练,又传递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学习诗歌时,赏析词句是极为关键的任务,因为品读语言才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体会诗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因此,在组织诗歌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诗歌内容,并对诗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深入品鉴诗歌词句,让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更加细致化、深入化。

在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的语句,比如其中有一句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诗读来情感真挚,震撼心灵。而在学习《乡愁》这首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的词语,比如“矮矮的”“浅浅的”“窄窄的”“小小的”,虽然这些形容词看似寻常,却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而到了诗歌最后一句,作者的描述举重若轻,进一步升华诗歌内涵,增加了诗歌整体的厚重感,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这两首诗歌看似描写的是相似的主题,但语言风格完全不同,艾青的诗歌语言更加婉转,诗中运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而余光中的诗歌语言更加朴实厚重。在学习诗歌时,如果只对单一作品进行解读,学生对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很难形成深刻理解,但若是在教学时引入其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并从语言鉴赏的角度思考诗歌作品的不同之处,就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以及主题。

四、进行多元解读,尊重个人感悟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涵,但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因为初中生本身具有独立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给学生提供独立品读的空间。所谓“独立品读的空间”,就是允许学生对作品展开多元化解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不管学生提出任何观点和见解,教师都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对诗歌内涵形成更加广博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化解读。首先,这首诗洋溢着深厚的爱怜以及赞美之情,而诗歌的副标题是“一句爱的赞颂”,但对于作者赞颂以及抒情的对象始终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主要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喜爱之情。但另外一种说法与之相反,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作者用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她与徐志摩之间的初恋情怀。通过分析现存资料,这两种说法均有成立的可能。首先,诗歌发布于1934年4月,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则在1932年出生,梁思成也告诉梁从诫这首诗是母亲写给他的,但林徽因本人并未提到这一点。而徐志摩是在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此后林徽因一直保留着失事飞机的残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是极为深刻的,因此这首诗同样有可能是写给徐志摩的。教师在课堂中将这两种说法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诗歌,解读诗歌。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对话,也可在班集体中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抒发见解的机会。在学习诗歌时,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提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元解读的空间。多元解读诗歌,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课堂参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单元教学反思

古诗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魅力。首先,古诗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其次,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朗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再次,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我根据“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小结”三个环节展开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必须注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努力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得更好。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要想提升初中语文诗歌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优化教学评价,以完善评价机制。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进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单元为单位,制定出相关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来完成对学生诗歌单元整体教学能力的评价。比如在开展“我是小小诗人”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给自己设计一个“我是小小诗人”的写作题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最终确定出小组的最终答案。在互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内容和问题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这样既能对学生在诗歌单元整体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教师还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和完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诗歌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诗歌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诗歌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诗歌单元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爱昕.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J].甘肃教育研究,2023,(02):60-63.

[2]翟婷婷.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华夏教师,2023,(06):55-57.DOI:10.16704/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