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在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知识框架形成单元式排列,有着丰富的单元知识内容。而新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教书育人工作,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强调课程内容整合。此种情况有利于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且传统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势在必行。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
一、小学语文应用大单元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
(一)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能够将课堂知识有效整合,提炼单元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驱动型阅读和写作训练等教学手段,为其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其语言能力,增强语文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在多样化的内容中,吸收更多的思想,形成稳固的知识基础。充分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达成促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提升课堂针对性,有效激发积极性
大单元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为其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通过氛围渲染和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1]。以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效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强化学习效率,激发其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使得课堂具有针对性,可以开展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十足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具体的知识掌握程度,并逐步优化课程内容的设计,主动提升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效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划。设定重点目标: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工具,也是传播文化、提升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读写活动正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当着重关注学生有关方面能力的提升,突出大单元教学目标中的重点设计。突出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内在特点。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于每个单元都以导语的形式,点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学习目标,精准的了解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实现发散思维能力和语文问题构建能力的有效提升[2]。
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选用的文章《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一系列科普文章为例:不难发现本单元以科普类文章为主题。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应当着重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课前预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掌握科普文章背后的知识内容,真正做到流畅阅读文章,从而完成预定的多个大单元学习目标。
(二)积极进行预习,有效融入单元思想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开展,课前预习是不能够忽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中融入大单元教学的思想,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有效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效。结合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于课前预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强化知识学习的动力,以此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将课堂中的知识重点内容,初步的为其讲解,引导其思考课文中段落、句子等的含义,对课堂内容形成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知识学习效率,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以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为单元,进行课前预习教学。将“骚人”“降”和“逊”等词语注释作为《雪梅》古诗的课前预习内容,要求学生通读古诗,然后理解词语注释的正确含义;分析《暮江吟》古诗题目中“吟”字的含义,思考为何使用“暮江吟”作为题目;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诗句中的意义,明确如此描写的作用等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与其一起思考单元中每首古诗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诗词大意,有效进行课前预习。以此为单元主题的教学,做好内容铺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三)做到学练结合,课后设计针对性作业练习
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但应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后的延伸拓展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注重语文作业练习的布置,结合新课标教材的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将大单元整合教学融入作业练习中,使作业练习能够分层。并且以分层作业的形式,进行单元主题练习,让单元知识能够在作业练习中巩固,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均是出自中国四大名著,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些问题可以包括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修辞手法等方面,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当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例如,在学习《红楼梦》选段时,学生可以尝试模仿曹雪芹的笔触,描绘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在学习《西游记》选段时,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整合教学与评价环节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和评价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确保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要求与评价标准之间的一致性[3]。首先,教师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比如,通过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等课文与其他相关课文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黄继光》等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构建一个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评价机制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精神,鼓励学生在比较和对比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反思,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和认识。
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学习过程。在“历史名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及其在阅读名人故事后的分享给予充分的重视。即使学生的观点不完全正确或存在偏差,教师也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专业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纠正,正面、积极地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激励。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始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看待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目标,解决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同问题,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蕾.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3,(49):45-48.
[2]张亚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29):59-61.
[3]郭亚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3,(26):8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