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策略
正文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1、激发创意表达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由此可见,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促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实现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产生创意表达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培养艺术审美情趣
美术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结晶的体现,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下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美”进行感悟,让学生在发现美、认识美、探究美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情趣的提高。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美术世界的大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进行体悟,促使学生在探寻“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兴趣
高中美术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在面对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学生、家长都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主要学科的学习中,并没有给予美术学习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处于一种游离于教学之外的状态,并没有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甚至还会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不利于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
2、教学内容单调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也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造成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与很多领域、很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的话,不仅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也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多元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然而,从目前来看,部分美术教师往往习惯于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会降低教育教学的最终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策略
1、创设适宜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构建真实的模拟情境,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天地之中,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记忆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美”进行体验与感悟,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快乐参与、高效学习,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西方现代艺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翁贝特·波菊尼的美术作品《骚动的城市》。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观看与欣赏,之后,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以及未来派的特点,并逐渐引导学生对翁贝特·波菊尼关于劳动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进行认知与体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趣味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代入到翁贝特·波菊尼的身份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探究,并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探究与表达热情,将学生真正引入美术的鉴赏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表述。如此,学生都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在互相交流、互相启迪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与情感的共鸣。同时,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悟也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知,能够集思广益地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并为学生构建博物馆、艺术展等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与欣赏,并挑选学生轮流担任讲解员,促使学生在虚拟参观中与“美”进行近距离接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强化。
2、构建翻转课堂
新课改强调,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地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而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自由、自主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高中美术教师可以构建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为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发散以及能力的强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并通过翻转课堂的构建,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制定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鉴赏以及比较式鉴赏的鉴赏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趣味的微课内容,并分享到班级群里,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对学习目标中的鉴赏方法形成一个初步认知。而在详细教学讲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蒙娜丽莎》,并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鉴赏。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鉴赏的过程、分析的内容、自己的感悟进行详细记录。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前对自己的鉴赏结果进行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急着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在学生讲述之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鉴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从而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同时,促进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共同提升。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加深学生鉴赏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多元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引入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普及,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地对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促使学生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中实现快乐参与、高效学习。
例如,在“雕塑艺术”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3D打印技术,为学生构建趣味的模拟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沉浸式学习氛围中开展美术鉴赏的相关学习与探究。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3D打印技术的相关资源与设备并带到课堂中,在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认知与建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著名雕塑、了解传统雕塑方法、理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前积极搜集相关网络资源。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并引导各个小组进行职位的划分,选举出组长、记录人员、体验人员、写作人员等,让学生在分工明确的过程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为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雕塑鉴赏资源,运用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多种教学资源,将学生引入到美术鉴赏的广阔天地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看到的教学资源,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讨论。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匠心》这部与中国传统雕塑相关的电影片段,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中国有哪些著名雕塑作品。之后,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热烈地讨论中实现思维的发展与视野的拓展。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鼓励各个小组通过报告、笔记、PPT简报等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呈现,展示自己结合教师分配的教学资源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当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多样化成果展示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对自己小组所探讨的雕塑作品进行打印制作。如此,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并促使学生在认知中国雕塑、感悟中国雕塑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并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地指导与帮助,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进行知识的认知理解,并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多元、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科学、适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下自主进行美术鉴赏的学习与探究,并在快乐参与、高效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福胜.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浅谈[J]. 文渊(小学版),2020(5):48-49.
[2] 何明圣.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探究[J]. 中外交流,2020,27(25):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