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自信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程相玲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嘉善路小学274300

摘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重要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阅读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挑选富含文化内涵的文本,引导学生逐步走进中华文化的殿堂,感悟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对此,文章就聚焦文化自信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期望为相关教育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自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起对文化的自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内核,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让学生在阅读的旅程中,不仅汲取知识,更培养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如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等,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同时,阅读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交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同时,拓宽阅读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二、聚焦文化自信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同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其次,教师选择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演变和社会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最后,优秀的阅读材料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语言与文学的典范。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言和多样的文学表达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还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蒙学读物,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教育、历史文化等。或者,教师可以选择如《小英雄雨来》等反映革命历史的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加入多元文化的元素,如选择包含中外文化对比的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教师应选择语言优美、内容健康、结构合理的阅读材料,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语言体验和审美享受。最后,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语言文字能力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1]。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或科普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时,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化的初步认识。可以通过介绍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绘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春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情景,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春节的意义和价值。或者,在学习《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活动。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将体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

(三)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启蒙性和情感性等特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与感染。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确保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文化自信的培养与阅读活动紧密融合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2]

例如,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同时,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文化拓展延伸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先需要对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背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生动的文化背景。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族风情、道德观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3]。最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地域性文学作品,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反映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在阅读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清代的社会背景、家庭制度以及封建伦理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其次,教师选取《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叙事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仿《红楼梦》中的传统礼仪,如礼仪规范,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结论:聚焦文化自信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颜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N].科学导报,2024-02-02(B02).

[2]张全军.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4,(03):  53-55.

[3]金悦.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4,(01):43-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