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采用高质量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促进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群文阅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相比以前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地讲授,这种群体阅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开小差、走神的现象,如果他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一起讨论,建立更加结构化的阅读内容,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发挥自己的智慧,积极地表现自己,就能更容易地发掘出课文中的深刻含义。
一、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主题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些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文章,通过最优的组合方式,指导同学们进行比较。因此,群文阅读必须把握好主题。在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按照科学的原则,对群体文的阅读主题进行合理的选择,主要有:一是以文本的内容为基础,选取具有相同主题或内容的文本,组成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体现在中心思想、价值理念和感情表达等几个层面,而在形式上的相似性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语文教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合理地选取适合语文语文的语文阅读题目。二是从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对具有相近知识点的课文进行整合,使之达到最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阅读方式、书写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是非常明显的。三是以作家为基础,对不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整合,从而确立了群文阅读的题材。例如,在教授鲁迅《祝福》这一课时,老师可根据鲁迅的生平事迹,选取《阿 Q正传》、《狂人日记》等各阶段的“小类”,并以此为题,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与理解。四是以文本为基础,选取了不同作家对同一篇文章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去分析、理解文本。以《锦瑟》为例,在语文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可选取张中行、周汝昌等对课文进行解读,形成“群文结合”。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筛选明确群文阅读主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先界定语文课文的主题,语文课文的话题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总体阅读取向。不同的阅读群文可以起到的作用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评判,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阶段性学习意义的群文阅读内容。选题要明确,要有内涵,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使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师也要注重精选那些有深刻道理和特殊含义的阅读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查阅高中语文教科书,因为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不一样,所以老师根据这个来制定阅读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教材和群文阅读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材料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语言运用知识。
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选取新颖的阅读题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选题要有总结性、思想性,使学生能围绕主题展开独立想象,自主创新阅读。学生在未读书时,若能有较强的求知欲,则其学习态度亦会较佳。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这两个课文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不过,在开始阅读前,老师需要设定一个清晰的题目,以便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阅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金色的麦田”、“我记忆中的秋”等鲜明而丰富的话题展开群文阅读,让学生们在这种熟悉的、有画面感的话题的帮助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主的阅读。
(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群文阅读氛围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加群文阅读,增强他们的阅读参与性,让他们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中,参与到学生的群文阅读活动中,增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增强同学们的互动,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气氛,激励和影响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读书激情。比如,老师在班级里建立一个阅读角,每周给同学们安排一篇议论文,老师会引导他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要传达的感情和作者的意见,再引导同学们去查阅其它的书,展开讨论,在读书角里,每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说出来。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收集别人的意见,把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比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学生们就用了"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样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对作者描述秋季的描写时,老师可以把自己以前所学或读过的有关秋景的诗歌,例如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每个同学都能对一首有关秋景的诗歌发表一篇,让同学们进行积累,持续地充实自己的古诗词积累,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文学底蕴。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可以将各种教学策略的研究应用到实践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效率更高,因此,在目前的教学进程中,老师们可以给出相应的教学结论,并对各种教学环节进行恰当的利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指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学科思考节奏,紧跟课堂教学进度。
比如,在教学生《故都的秋》这一章的内容时,在对老师引导的学习方法进行选择的同时,在与别人的交流与交流中,对各种想法、情绪进行探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思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而群文阅读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情境下,不断地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性的探索,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有效性,并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进行优化。
(四)选择恰当的阅读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选取合适的话题,对整体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确定群文阅读课题时,视角是十分多样的,老师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出发,从时间、人物、景物、时间等方面来设置主题,也可以把文本的感情内涵作为起点,设置生命、成长、教育、爱等主题,也可以以作家为起点,设置群文阅读的主题。教师在设定群文阅读教学主题时,不仅要将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结合,同时也要针对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地调整它们,保证所设计的群文阅读主题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在课题的设置上,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持续地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2)课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在进行群文阅读前,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摸清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将他们所关心的主题与他们的兴趣相联系,指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的学习之中。
(五)巧设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而问题又是一切的源泉,用有趣的教学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并且,通过提问,学生可以更仔细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举个例子,《烛之武退秦师》与《荆轲刺秦王》,虽然都是讲述敌国内部的故事,但情节的发展和结局却是不同的,如果把这两篇论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在对比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何相同的目标却有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烛之武之所以保住郑国,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秦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秦国看到郑国的价值,让他成为秦国的盟友。荆轲行刺秦王之时,因为他身边的人太过胆怯,所以荆轲的来意也就变得可疑起来。第二,荆轲没有当机立断,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一开始,他没有杀秦王的意思,只是想用他做人质,后来又对秦王下杀手。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合理的导式教学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让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结:总之,教师要注重增强群文阅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用更合理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让他们在与阅读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有效地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拓宽他们的阅读眼界。通过长时间的综合群文阅读,学生将会不断地取得进步与成长,同时,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相比于暂时强烈的阅读情感,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更有价值,同时,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自我调整,尝试主动地去探究,从而在持续的反思中,掌握阅读技能,并总结出更多的阅读体验。群文阅读对中学生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更加切合实际的阅读实践,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亚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
[2]唐胜天.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A 版),2020(08).
[3]李少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群文阅读[J].语文课内外,2020(01).
[4]张芸芸.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1):86-87.
[5]陈琰雅.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01):18-19.
[6]蒋长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文渊(高中版),2019(02):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