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影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130000

摘要

美术作为一种具有传达思想、陶冶情操的视觉艺术,它具有静态性、造型性和实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美感和欣赏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美术课程改革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为此,作者对当前初中美术教育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对其含义进行了阐释,重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条件下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正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课程不受重视

部分学校和教师仍将美术课视为一种附属课,仅以提高技术能力为主,而忽略了其对人才整体素养的提高。他们并没有按照核心素养的需要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不能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探索的精神,造成了他们对美术课程的浓厚兴趣,觉得美术课程跟他们将来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没有认识到艺术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艺术素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反馈缺失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还把考试结果作为评判的惟一依据,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的全过程与精神状况的关心与指导。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新实践和文化了解等各领域的发展状况,缺乏对学生进行及时、高效的评估反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途径,不能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需要进行实时的掌握。他们没有按照核心素养标准构建一种平等、交互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提问、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能有效地推动他们与同龄人及社交之间的艺术沟通与协作。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

1.引导学生感知图像的意蕴

从人类的审美心理来看,图形的识图过程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看”,即观众根据原始的审美经验和思维模式,与画面相融合而产生的初步印象,属于直观的浅层性阅读;二是“认”,也就是透过关联与对比,对影像的色彩、形、空、质、质等形态特性进行更深的感知,这是以视觉为基础的深度认知,属于知性阅读阶段;三“释”,也就是通过对的深度分析、,从而产生可视化思考,从而提升的度,从而使达到的程度。利用多媒体影像识图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美术作品的视觉、认知和理解。比如,让同学们去鉴赏中国的风景油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此,老师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指导学生去认识,体会的意义。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名著鉴赏,对风景画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让他们边看边谈,边谈一谈那些画里的风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去剖析作品,在联系和对比作品的过程中,深入地体会到作品的技法、构图和笔墨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幅中国风景画,尽管它们的时代、主题、内容和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反映了中国风景画的独特美学特点,老师可以让他们对中国风景画的美学特点进行阐述,并对作品的表现手法、构图、笔墨表现等进行剖析,并对其中的美学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中国山水绘画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更多地是画家对二次创作,强调物我两忘,以,以物传情,以物以情,以物言志,以物我情,以我我,以我心,以我之心,寄托我的生命理念和我的心灵追寻。

2.丰富图像识图策略

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加工和编辑,以此来充实图形的识图方式。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在教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运用希沃白板等软件中的放大镜、小游戏等,来增加学生对图片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探究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诸如微信这样的通讯工具,把预先制定好的课程的学习任务单发送给同学,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对他们进行一个简易的测试,以此来掌握他们的自我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用课件来作报告,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做好准备,对报告的内容也会非常详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表达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结合影视剧教学

1.结合戏剧进行教学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通过表演,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灯光等来表现人物,表现情节,表现主题的综合艺术。戏曲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前者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支撑与美感,后者又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在中学艺术教育中,可以把戏曲与艺术相融合,使其具有创新与表达的潜能,发展其美感,开阔其学习眼界。

比如《中国古代绘画》课,老师可以让学生从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史和特色出发,去观赏《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等古典剧目,同时注意剧中的人物造型、服装样式、布景布局等艺术要素。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部剧本或者是一段剧本,然后按照自己的了解和想像,将对应的角色造型、服装道具和舞台场景等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画画或者是手工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三,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演示与评估,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创造历程与感受进行交流,并对其它学生的作品进行赞赏与评估,从而使他们的艺术欣赏与批判意识得到提升。

2.结合影视展开教学

影视作为一门以视频和音频为媒介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门艺术,主要运用镜头语言,色彩运用,结构安排等各种方法,来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创造气氛。电影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者给电影以视觉上的创新与影响,后者则为后者的创作与创作带来灵感。在中学艺术教育中,可以把电影与艺术相融合来进行艺术教育,使其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比如,在学习《色彩与情感》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大鱼》、《阿凡达》、《海上钢琴师》等富有色彩特点的电影,来剖析它们的色彩搭配、对比度、颜色符号等艺术要素。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部电影或者电影,然后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感觉,进行颜色的设计,然后通过画图或者计算机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与评估,在此期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感受进行交流,并对其它学生的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估,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与美感。

(三)开展活动创造美

美术所表现出来的是古代和现代的宽广天地,所以,美术教育也必须从教室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指导学生们学会艺术,并且将所学到的东西用来给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美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布置,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一般可选用日常用品,即绿色、节省,亦可在专业场所进行探究和练习。比如,在学习土和火的艺术这一课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陶瓷艺术,欣赏陶瓷艺术作品,学习陶瓷工艺,并试图通过陶瓷艺术来装饰自己的人生。这一课程的内容很好地适应了校外的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有关的教育,比如,在学校的周围挑选一家陶艺作坊,让学生去欣赏那些用粘土做成的工艺品,让他们首先体会到什么是美。然后,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泥土,去体会泥土的柔软和坚硬,去看泥土的颜色。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对有关陶器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有所认识,体会到它们所蕴含的浓郁的人文和艺术氛围。接着,让学生亲身经历制陶工艺,并与工作室现有的工艺品相联系,指导学生参照美术作品复制或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性格的陶瓷制品。这样,在课堂之外的实践中,学生的美感受与创作的能力得以提升与提升,从而使他们对艺术产生更大的兴趣。

(四)加强临摹与鉴赏教学

加强临摹与鉴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加深对其作品的含义及表达方式的理解,并与其相互补充。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从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灵感,逐步发展出自己的个性。

其次,在欣赏课上,让同学们领略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感与欣赏水平。通过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名家名作欣赏等方法,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美术的认识与认识。

最后,在进行临摹与欣赏的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践,例如,组织绘画比赛、手工艺品制作等,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学生的美术水平,使课本上的知识不再局限于理论,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中学的美术老师要强化对临摹和欣赏的教育,让他们学会了绘画技巧,提高了他们的美学素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核心素质的培养。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以自己的核心素养为指导,立足于美术实践,具有多样化和开放的特点,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形态相结合,进行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美术教育。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既能提升同学们的艺术技巧与美学品味,又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考与全面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终生学习得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中华的美与美,加强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尊敬,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贾德翠.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与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9):210-213.

[2]马珊珊,范志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2):102-104.

[3]邢倩倩.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以“读书、爱书的情结”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Z5):19-21.

[4]陈丹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127-128.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