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研究
正文
前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不同水平的同学,让他们相互搭配,共同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或者项目。通过小组内外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集体努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优势和策略。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优势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其优势不言而喻,将学生置于合作与互动的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首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讨问题,激发出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和灵感迸发。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在团队中,学生们需要共同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和观点,从而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1]。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生不断接触到新观念和新思路,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模式。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索
(一)设计合作任务,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设计出高效的合作任务,首先需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机制和互动模式。其次,合作任务的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明确,分工合理,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可以让一个同学负责整理资料,另一个同学进行问题分析,再由另外一位同学进行解题演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分享,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2]。
例如,在“概率”相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件,比如掷骰子、抽牌等,然后由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确定这个事件的概率。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概率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合作任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进行科学分组,优化组合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科学分组是确保小组合作教学高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小组的整体平衡性,避免出现过于悬殊的组合。其次,教师在分组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和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合理安排小组的任务和角色,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合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员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小组适当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此外,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小组合作过程的及时指导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和优化合作策略,确保小组合作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建设小组合作的思维基础
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建设小组合作的思维基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其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比如,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开拓思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合作中,学生还能从其他同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4]。
举例来说,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任务、讨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统计”相关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得以深入理解和应用。
(四)设立合理的选题和讨论内容
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如何设立合理的选题和讨论内容,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设立选题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差异。选题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潜力,同时也要能够全面覆盖课程要点和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来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讨论内容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互动交流的特点。讨论内容应当具有一定深度,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可以以教师发起话题,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方法,来创造积极互动的氛围。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模拟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实际运用和解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5]。
例如,当涉及学习“圆”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圆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确定一个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基本属性和公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想法和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从而加深对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逻辑认识和思维模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五)进行小组合作的创新评价
合作学习不仅是深化理解、交流思想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的学习方式。对于小组合作的评价,创新性至关重要。
评价小组合作需要基于成果、过程和互动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成果方面,我们应当从小组完成的任务质量、效率等方面评价,如解题思路的独特性、答案正确率等;其次,过程方面,要关注小组成员间的协作配合是否默契,讨论氛围是否活跃,是否共同推动任务完成等;最后,互动方面,评价小组成员间是否能够相互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建设性地沟通等。
创新评价应当注重在以上三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寻求更多角度的发现和反馈。在成果方面,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分析、综合知识应用等方式,激励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勇于创新、提出独到见解。在过程中,可以设计群体互评、自评等机制,引导小组自主总结、改进合作模式。
此外,创新评价还要与实际教学内容和时代背景相结合,拓宽评价视野。可以参考前沿教育理念,引入跨学科合作学习、项目驱动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协作工具、虚拟实验室等,拓展小组合作形式,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6]。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广泛推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7]。
参考文献:
[1]赵长芳.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优势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9,2(22):269.
[2]郑志迈.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初中一二年级版),2019.
[3]马琳: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合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9(24).
[4]图尔柯孜·托兰, 帕提姑丽·努尔麦麦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2020.
[5]张灵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1.
[6]陈仁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7(32):11-12.
[7]王磊.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7(30):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