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
正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理念关照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C-c/2021/02/56
前言: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凝练最丰富的载体,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根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言文阅读、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缺失。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言文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1.2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知识内化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而情境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文言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例如,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作者生平和历史事件,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能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2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
2.1创设朗读情境,提升鉴赏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提升学习效果。朗读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为例,朗读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模拟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来实现。《游褒禅山记》描绘了作者王安石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或音频,来展现褒禅山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环境。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活动,亲自体验山水之美,从而在朗读时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朗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加强。学生可以扮演王安石,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朗读文本,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还能够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深度的文本解读对于提升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至关重要。朗读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或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在准备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表达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在表演中,学生可以运用声音的变化、情感的投入以及肢体语言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这些都是提升文言文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文学价值以及个人感悟。通过这种深入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朗读情境,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2.2创设互动情境,夯实文言基础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创设互动情境对于夯实高中生的文言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互动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在参与和交流中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劝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探讨《劝学》中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这种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还能够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加深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和批判性思考,这些都是深度学习所倡导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古代学者的身份,就《劝学》中的观点进行辩论。在这样的互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练习文言文的口语表达,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通过模拟辩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文言文中的道理和论证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夯实文言文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班级微信群,创建一个文言文学习的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想,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论和讨论。这种线上互动情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交流范围,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通过线上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反思和修正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如写一篇以《劝学》为主题的议论文或读后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和表达技巧,这种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检验和巩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阅作文,通过同伴评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创设互动情境,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夯实文言文基础。
2.3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辩证思维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过秦论》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辩证思维把握作者贾谊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于《过秦论》中的关键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通过提问,如“贾谊是如何通过这句话来阐述秦朝的兴衰原因的?”“‘仁义不施’在秦朝统治中具体表现为哪些政策或行为?”等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从文中寻找答案,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仁义不施”对秦朝攻守之势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交流和辩论,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秦朝的统治策略及其对国家命运的长远影响。这种多角度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思考和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过秦论》中的历史教训与现代社会现象相联系,探讨“仁义不施”在当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通过这种跨时空的对比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进行口头报告,表达自己对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看法。在写作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结合文中的论据和自己的见解,进行有逻辑的分析和论证。这种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在深度学习中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在探究和讨论中激活辩证思维,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作者的观点。
2.4创设真实情境,提升审美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创设真实情境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将学生置于一个接近真实的文化环境中,可以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以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兰亭集序》为例, 教师可以通过重现《兰亭集序》中描述的兰亭修禊的场景来创设真实情境。通过精心布置教室或选择一个具有古典氛围的场所,如学校的园林或附近的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古代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王羲之笔下的兰亭盛会,感受文人墨客的风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兰亭修禊的活动,如书法练习、诗词吟唱、古风音乐会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古代文人的文化生活,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尊重。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再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探讨《兰亭集序》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王羲之笔法、结构、布局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书法艺术的精髓,同时也能够理解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这种深度的文本解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和鉴赏力。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或撰写读后感,表达他们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受。在创作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还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创作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情境教学在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创设真实、互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言文,还能够在探究和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要继续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境教学方法,以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静芳.例谈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以《庖丁解牛》为例[J].中学语文, 2022(16):5.
[2] 邵洁,雷玉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名著荐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J].学周刊, 2022(12):3.
[3] 徐敏."梳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3(6):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