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兆翠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实验学校134504

摘要

近年来,核心素养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普及,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中。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的品格、益民的价值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是两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世界,在写作中表达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含义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是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教学模式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这个模式还强调,教育不能只是填鸭式的知识输送,而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从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吸取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定义清楚、掌握扎实的基本语文知识,还包括积极的阅读态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有效的思维方法,包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写作态度以及精准的书写技巧。在这个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则转变为引导者和推动者,他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通过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阅读和写作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动学生的个体和心理成长。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敢于提问、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真正实现读写结合,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所以说,在这一新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注重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和核心素养提升中充分体现读写结合的教育实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一)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中的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水平,更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文本内容的能力,同时激发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述故事,用生动鲜明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欲望。接着,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满足于通读和解读课文,更应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进行积极的思考。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安排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批判性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阅读的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十分重要。阅读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应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情感感受出发,有所感悟,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深度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文章进行再创作。阅读教学的最后目标,应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持续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通过阅读学会思考,学会感悟。

)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如何书写文字,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更好的表现出自我,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通过特定的文字来进行表达。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领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写作技能。这包括规范漂亮的字迹,以及正确、连贯的句子。此外,写作是一个高度需要创新和思考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启示,将所学所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在阅读故事、诗歌和其他文本后,尝试模仿和创作。例如,让他们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再创作,比如改写故事、写诗,或者表达阅读后的感想等。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挖掘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这可以通过布置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写作课题,如日记、便条、感想文等,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抒发感情,表达思想。让他们明白,写作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练习,更是一种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一)前置引导

前置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步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为他们的阅读准备一些必要的知识经验,从而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关课文背景的故事,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例如,如果是一篇关于历史的文章,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他们的历史敏感性。如果是一篇科普文章,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科学现象或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目的明确,问题设定,预测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问题地进行阅读。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更加专注,更有条理地去捕捉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文章的结构,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或者解释一些可能对学生理解产生困扰的难点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阅读策略,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体来说,前置引导是一种教师通过预设问题,提供背景知识,设定阅读任务等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章的世界,深入感受和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学环节。

(二)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思考问题。在设定讨论主题时,教师应该参考课文内容,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与情感相关,让学生有足够的话题和材料可以参与讨论。同时,主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使得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引导者和协调者。他们需要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在讨论中,也要注意尊重每位学生的发言和观点,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讨论。如利用视频、音频、图像等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表达观点。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讨论的重点和结论,形成自主的知识和观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总的来说,主题讨论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它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培养他们的主体性。

(三)写作操练

写作操练是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它是读与写的有效连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阅读内容,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阅读的理解情况,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写作任务。例如,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重写课文中的某个章节或事件;或者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一个新的故事。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允许他们自由发挥,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给予反馈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肯定与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合作写作的活动,比如小组创作一个故事或者剧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更好的沟通与协调,决策与批判,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力。写作操练的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析,分享他们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这将使他们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也会让他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总的来说,写作操练不只是阅读教学的延伸,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深入和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反思与修订

读写结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其中的反思与修订环节尤其关键。在阅读阶段,学生应实施反思,审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阅读策略的效果,以便进行调整优化。在写作阶段,学生通过反思,挖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问题,再通过修订,改正错误,提升表达的精准度和条理性。此外,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提升。元认知,指的是人对自我认知过程的反思和掌控。通过反思与修订,学生能更好地监控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我挖掘问题并找寻解决方案,这种能力超越单一的语文学科,更是一种可迁移和广泛应用的生活技能。所以,反思与修订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形成主动学习,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结论

核心素养的引入使得我们的教学趋向于注重启发引导与德性培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读写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健全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读写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展语文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调整教学方式,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涂重光.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快乐阅读,2015(18):49.

[2]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0(18):1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