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微课;中职;机械工程;教学模式
正文
在当今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工程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有着极高的期待。微课作为依托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新兴教学模式,通过其精炼、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深入探索微课在中职机械工程专业中的运用,旨在为中职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实质性的参考与启示。
一、微课模式下中职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思考的基点
(一)传播的便捷性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微课可以轻松触达每一位学生,打破传统课堂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学生不再受限于固定的课堂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地点进行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与便捷性。
(二)精炼简洁性
相较于传统课堂的冗长繁琐,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高度浓缩了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核心要领,避免长时间听讲的疲劳感,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三)以重点突出为特色
每一节微课都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精力集中,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深入理解并掌握关键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四)多元化应用
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融入多种元素,如技术背景介绍、生活案例分析等,使专业课教学得到全面拓展和延伸,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能更全面地了解掌握所学知识。微课教学模式还推动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转变,传统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堂交流情况以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等都成为了评价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微课模式下中职机械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意义的解读
(一)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制作与应用成为一次全面的能力挑战与提升,为创作出既专业又引人入胜的微课,教师必须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掌握先进的视频制作和信息处理技术,要求教师持续学习新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微课制作软件,在教学设计、技术融合、语言表达等方面达到新高度。通过这样的挑战与锻炼,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能更游刃有余地应对现代教育的多元需求,紧跟教育创新步伐。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实施有效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传统课堂讲授往往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凭借其独特的形式——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呈现方式多样,成功捕捉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心策划的微课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知识,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微课引领下,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微课模式下中职机械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基于教学重点内容设计
微课在中职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微课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思考和努力,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精准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此为基石,设计出既精炼又富有深度的微课内容。令人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在微课设计上未能触及其核心,导致微课内容冗杂,重点模糊,从而大大降低了微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微课时,必须坚守其教学应用原则,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此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
以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图像和视频素材,生动直观地展示平面四杆机构的多样性和生产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工作机理。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静态力学、工程材料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巧妙地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基础,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稍弱、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难点,并在微课中给予更为详尽的讲解。对于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教师则应采用更为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二)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在终身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知识深度掌握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石,为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将课堂内的正式学习与课堂外的自主拓展紧密结合,构建一种全新、内外融合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可以借用“打碎鸡蛋”的生动比喻来阐释,想象一下,一枚鸡蛋经过孵化,小鸡从内部挣扎破壳而出,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若鸡蛋未经孵化便被从外部打破,则仅能成为餐盘中的食物,教学之道亦是如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正如同那经过孵化的鸡蛋,经历了一个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逐渐深入,学习方式也由被动转为主动,效率显著提高。
以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例,主动杆、从动杆及曲柄存在性等复杂概念和机械原理,往往难以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此时,微课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便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平台,制作富有动态感和交互性的教学视频,将这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形成初步的认知框架,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实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需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清单,这份清单应明确列出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配以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发现并弥补自身的知识漏洞和困惑之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也将更具针对性和深度,为教师后续的辅导和解答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微课教学的实践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教师的角色则更多地转变为引导者和解答者,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通过练习和深化来不断巩固和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基于软硬件设施开展的有效学习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想微课真正发挥效能,中职院校必须首先夯实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其顺畅运行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要求学校不仅建立起覆盖全校的高速网络系统,确保信息的即时传递与共享,还要在每个教室装备先进的影音、多媒体及计算机设备,使教师能随心所欲地运用微课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课前,教师应精心策划,提前通过微信、电子邮箱或学校官网等渠道,将微课资源推送给学生,这一举措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预习时间,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铺设了平坦的道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自主观看微课,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理解,同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与难点,为课堂上的深入研讨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有针对性地播放微课内容,结合实时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积极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及时回应学生的疑惑,使线上线下教学相得益彰,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课后,评价环节同样不可忽视,教师需从学生的学习成效、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为更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还可以设计小测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适时的学习策略调整。
结束语:
微课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代表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学生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效率的显著提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也得到极大丰富,对于中职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需持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需精通微课视频的制作,以此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微课元素,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积极回应学生的反馈,发现并强化他们的知识盲点。中职学校也需为微课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确保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能顺利推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耿俊浩,齐乐华,田锡天,等.世界一流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81-89.
[2]王顺,贾艳辉,王丽慧,等.虚实结合的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综合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136-142,148.
[3]邹光明,刘源泂,肖涵,等.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9):221-226.
[4]杨开亮.工程技术类职教本科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以A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42-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