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廖宏珍

九江市濂溪区爱莲小学 332008

摘要

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情感滋润和心灵震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而且还要使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现代诗歌 艺术魅力 想象 情感

正文


【正文】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选了许多古诗,现代诗歌也有一定的比重。现代诗就是自由诗,指“五四”以来的诗歌,有抒情诗,有叙事诗,还有说理诗。现代诗歌追求简约、抒情、朴实,它尊崇自然、独立、自由,具有无穷的创造性,表达思想独特、冲动强烈。现代诗歌以现代生活中对真实生活的体验、看法和思想为核心,以表达体验、看法和思想为主,它不追求自然世界的传统美感,而是更加追求把生活在当代的广大人民的意义、追求、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所以它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可以把情感抒写得流畅、暖心,用朴实、简练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意义更加深刻、新颖、动人

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诗歌,可以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情感滋润和心灵震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而且还要使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那么课堂上如何教学现代诗歌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朗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

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部编版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歌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本单元教学应以反复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1实施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朗读目标设置应循序渐进,不断提升。

导入环节,可以从介绍诗集和作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诗题,朗读的目标是正确认读诗题

初读环节,朗读的目标是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者借助朗读录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自己练读,在学生熟读之后,进行读展示。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正确停顿,关注分行。如:《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中,“啊”的变音是学生朗读的易错点,教师应根据学情,提示并纠正,可以告诉学生“啊”的发音要联系语境,也就是将前一个字韵母中的一个字母变为声母,与“ɑ”相拼,例如“大海啊!”中的“啊”应该读作“yɑ”,母亲啊!”中的“啊”应读作“nɑ”.初读环节,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反复朗读,引导其初步感知现代诗“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的特点。

精读环节,朗读的目标是体会情感,读出韵味。在这一阶段,《诗三首》朗读应各有侧重。《繁星(七一)》可以在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想象,有了阅读感受之后,引导学生注破折号和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并通过朗读体会破折号暗含的绵长思绪以及三组短语达的情感。《繁星(一三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短诗从深情呼唤到连续反问的语气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对大海的真挚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光”“香”“响”的韵脚,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味。《繁星(一五九)》可以在学生读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分句的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相同句式的节奏变化,抓住“天上的风雨”“心中的风雨”这两个逻辑重音,感受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与赞颂。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朗读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语气、语调要与诗歌大意吻合,不能走入过于重视技巧或以大声喊叫来突出重音等朗读误区。

2 朗读形式可多样化

    创设良好的诗歌学习氛围是诗歌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初期,根据不同的诗歌采用不同的方法,播放影片,古诗导入,歌曲联想等形式让学生听听录音范读,或是老师亲自范读,无论轻松活泼还是激愤昂扬,都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整体感情基调,由听入手,代替传统的齐读或直接分析,效果会更佳。

    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可鼓励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读中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边读边拿笔标注重读音节及节拍,同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及感悟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怎样的感情,这个阶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或过多评判。

    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对整首诗歌有了完整的掌握后,与诗人多少产生了共鸣的时候,要求学生大声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读出自己的追求,实现审美在创造,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二、创设情境,不断交流体验提升感悟,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如今,多媒体与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时相辅相成的手段。上课时巧妙运用多媒体,将诗句转化为可视的景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诗句的意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学习《绿》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向同学们展示春天来了,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在欣赏时不停发出“哇!”“好美呀!”等赞叹声同时我鼓励学生说说大自然中哪些绿?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入第一小节诗歌“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由此展开这篇现代诗歌的教学。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环境当中,来深刻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感受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一来,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

   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借助多媒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交流,增强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如《短诗三首》课后练习第234题分别对应三首短诗,指明了每首短诗理解的重点。在《繁星(七一)》练习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出示明月小院藤萝的图片,配上轻柔的音乐来营造情景,然后让学生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和母亲会做些什么。在交流想象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或阅读的经验打开思路,例如,可以想象母亲如何给自己讲故事,唱儿歌等画面。接着,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此刻的阅读感受,引导其回忆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美好及母亲的慈爱。最后抓住“永不漫灭的回忆”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而体会诗人对母亲依恋的情感。《繁星(一三一)》练习中,我从对三个反问句的理解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感受诗人对大海的情感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同时补充了冰心在其他作品中对“海”的描述,及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大海的挚爱之情。《繁星(一五九)》中,我抓住诗中的两个“风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其内涵,进而体悟两个分句的关联,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还引导了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对“心中的风雨”一句的体会。在交流想象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进行探讨,既打开了学生学习思路,又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三、学以致用尝试写诗,争当小诗人编制小诗集。

 1. 尝试写诗,争当小诗人。

孩子是天生的小诗人。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情感热烈而真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诗人,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写成诗,从而乐于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在指导写诗中,首先应从思想上帮助学生降低写诗难度,帮助学生一步步克服写诗的障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可鼓励学生在摘抄的诗中选一首,续写一两句,或仿写一两段;也可仿照“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的两首短诗,用罗列事物的方式写写诗;学习《繁星》系列诗中,学生也可以模仿《繁星》通过几个意向来写诗歌。这样,一首首小诗便形成了。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在班级中诵读,让自己的诗拥有更多的读者,教师从多角度评价学生诗作,让更多的“大拇指”在学生作品中出现。

2. 合作编制班级小诗集。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就会发现学生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学生仿写诗歌之后,鼓励学生把班上四十一名同学写的诗歌装订成册,编制成小诗集,方便学生们交流和阅读为诗歌单元学习留下美好回忆,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对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情感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当我把编制班级小诗集的想法在课堂中提出后,学生们自主进行交流,展开分工:商量诗集的名字,设计诗集的封面,编写目录,配上插图……人人参与,发表意见,自己摘抄自己的诗歌并配自创的插图。一周的时间,学生们利用课间午休时间自发聚集在一起,有序完成合作编小诗集的任务。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还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请一位学生家长将小诗集作品录制成了一段精美的且具收藏价值的小视频。每次播放此段小视频或传看学生小诗集时,学生们个个眼前一亮,满满的成就感。

【总结】中华民族是一个习惯了用诗歌来表达与记录的民族,古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文脉相承,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今有无数现代诗意境深邃,感人至深。总之,现代诗歌的教学是一个感悟实践的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需要一个慢慢学习循序渐进引导的过程。学习现代诗歌要求老师们要勇于创新并实践,在课堂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积累,学会用美的视角看待世界更要引领学生逐步向真向善向美,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学会思考,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高尚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