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微观经济学》为例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王丽燕1 刘京华2

1.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2.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能力,但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控力不强、学习方法欠缺等原因,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使得它特别适合进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创新实践中,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依据“五星教学模式”确定的五个关键因素为理论指导,形成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总体构思,并基于该理论提出提升《微观经济学》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自主学习能力;五星教学模式

正文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3 年教育考试招生重点专项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中的应用及规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JYKS23-13);

福建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微观经济学》为例”(编号:2022JGB01);

福建商学院校级一流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创新团队”(编号:2023CT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了新知识和新技术源源不断产生且快速更新迭代,行业新发展对从业者提出新要求,各个岗位都要求从业者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大学学习环境比较宽松,学生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大学生比高中生的心智更成熟,对未来职业生涯有忧患意识,因此大学阶段是培养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基础课,通常在大一时开设,此时学生正处于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关键时期。任课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学会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勤于思考,严谨求证,掌握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途径,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大学生《微观经济学》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一)学习目标缺失,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许多大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一点源于过去教育的重点是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非学习的内在价值。这种态度导致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常常满足于勉强及格,而不是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对困难和挑战的回应往往是逃避和懈怠。

(二)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自控力

大学阶段的学习环境与高中有很大不同,更多地依赖学生的自主性。然而,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自主学习的经验,这在大学阶段变成了一个挑战。自我控制的缺失,再加上数字设备的分散注意力,使得学生很难保持专注和高效的学习状态。

(三)思辨能力不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方法

相较于中学的学习方式,大学学习更加强调思辨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需要通过输出和应用知识来深化理解,导致学习浮于表面,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陷入无效学习的恶性循环。

(四)课程内容庞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持

《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理论体系复杂,对学生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复杂的理论模型可能显得抽象和难以掌握。学生在自学该课程时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尤其是那些经济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难以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料,从而感到孤立无助,难以深入理解和探索这门学科。

二、基于五星教学模式提升《微观经济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分析

美国犹太州立大学Merrill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改进E-learning教学、在线教学或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侧重信息呈现、忽视有效教学特征等弊端,可以作为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理论。五星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5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五星教学模式理论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五个关键要素可以概括为任务、示范、运用、展示和激励[2]基于五星教学模式这一指导理论,将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五个关键要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体系,得出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原则,如表1所示。具体而言就是以任务为导线,先用先导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师示范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设计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展示,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激励,由此反复循环达到知识和能力双重提升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基于五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

要素

要素说明

任务

编制《教学大纲》和《自学指导手册》,教师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学生明确每个章节的学习任务,特别是明确自学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激励

收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案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

示范

对基础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讲透彻,不仅讲解知识点的内容,也要传授学习此类知识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运用

学生通过运用教师所教授的自学方法,学习自学任务清单的内容。教师通过布置习题、主题发言、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学生助教、期中期末测试等环节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

展示

通过举办“身边经济学比赛”、“经济学沙盘模拟比赛”、“经济学知识微课比赛”等第二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公开场合展示他们所学知识。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提升《微观经济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安排自学任务

教师团队需基于《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安排自学任务。由于课程内容多有相似性,如需求与供给理论的相类似原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精心分析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并合理制定自学任务清单,鼓励学生“触类旁通”,不仅提升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深化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此外,通过将部分教学内容留作自学,教师在课堂上便有更多时间聚焦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及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课堂讲授与自学的有效结合。

(二)科学有效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实施科学有效的混合式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将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教师可利用MOOC等在线课程提供丰富的自学材料,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手册》在线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测试。线下课堂中,通过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辩论赛等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学内容运用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对表现优异学生的鼓励和经验分享,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中华商德”为核心开展课程思政,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通过将“中华商德”融入课程思政中,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微观经济学》课程不仅传授知识,还应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品德,将“传承中华商德”作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通过介绍优秀华商事迹,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其敢于拼搏、不畏失败的精神,从而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此外,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问题,提升对民族和家乡的认同感,传承“恋祖爱乡、回馈社会”的华商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建设祖国和家乡贡献力量。

(四)丰富自主学习素材资源,实施差异化教学

大学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不同,因此他们的自学意识强弱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小也有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因为课时有限,老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多方需求,特别是“两端”学生的需求,导致差生跟不上好生吃不饱的现象。可以基于本门课“知识金字塔结构”,将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按难度分别标注“(*)”、“(**)”和“(***)”,供学生自主选择素材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不对全班同学统一规定学习任务。在课程考核时,学习素材的数量和难度将直接决定成绩的高低。通过这个设计,能力较弱的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即可通过本门课的合格考核,不会因海量的学习任务望而却步,而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同时除了课程学习资源外,教师团队应认真梳理本门课的知识脉络,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编写《自学指导手册》,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辅助材料,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

(五)成立自学后援团队,提高学生自学信心

成立一个自学后援团队至关重要,以增强学生自学中的信心。面对自学中的挑战和困难,学生可能会感到气馁,因而需要有效的支援系统。教师可以组建一个“自学辅导教师团队”,提供课后答疑服务,并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支持。此外,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社交功能,如论坛和私信,可以创建“自学互助团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还可以考虑将表现优异的高年级学生纳入“自学助教团队”,在线上线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辅导,同时加深自己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克服自学中的难题,还能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自学的自信心。

(六)合理制定课程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自学督导机制

合理制定课程考核制度和建立一个有效的自学督导机制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针对大多数大一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目标不明确和自我约束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团队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通过将教学各环节的完成质量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在线上教学部分,设计“通关”活动,为不同难度的自学任务设置明确的分数目标,并将学生的进度实时公布于班级,以此激励学生把对游戏的热情转移到学习上。此外,教师应及时识别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学的信心。

(七)将课程教学延展至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课程教学延伸至第二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或举办“应用经济学比赛”,以此鼓励学生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实践经验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寻找新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新一轮的自学,实现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章华,杨远垚,李彬等.融合OBE理念和五星教学模式的高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以“空间数据的网络分析”课程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2(06):42-48.

[2]夏福婷.浅谈大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86):203-204.

[3]王卓.论混合式教学对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19-120.

[4]蒋泽枫.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机制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2):70-75.

[5]徐富强,陈佩树,郝江锋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8):119-122.

[6]迟梅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3,44(01):118-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