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宋桢桢 冯娟婷

银川能源学院,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理念,探讨了经济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包括增强实践性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等策略。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教学效果评估的多元化方法和基于评估结果进行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旨在为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最后,文章对未来经济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

经济数学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创新

正文

1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对经济数学人才的需求不仅增加,而且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趋势。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质量经济数学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提升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经济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结合一流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经济数学课程现状与挑战

2.1 经济数学课程的当前状态

经济数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数学理论和方法解析经济现象,指导经济实践。当前,这门课程普遍注重理论教学,课堂上讲授的主要是经济数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算法。教材内容大多偏重于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求解,课程以讲授和演练为主,学生的学习以听课、做题和考试为主要形式。此外,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将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引入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中。其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讨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数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不断更新和升级,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差距。

2.2 面临的主要挑战

经济数学课程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随着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如何快速有效地将最新的经济数学理论和应用技术融入课程内容,是目前经济数学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是提升经济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平台日益丰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是经济数学课程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面对这些挑战,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 一流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原则

3.1 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

一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前沿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首先,前沿性要求课程内容不仅要覆盖基础理论和知识,还应及时更新,引入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其次,互动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讨论、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实践性则是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习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原则

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遵循几个基本原则,旨在确保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效果,这些原则包括学生中心、教师引导、内容更新、方法创新、评价多元和资源共享。

学生中心原则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展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教师引导原则则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 facilitator 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内容更新原则要求课程内容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相关性。方法创新原则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评价多元原则主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资源共享原则则是提倡在高校之间、部门之间共享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工具等,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推进一流课程的建设。

4 经济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

4.1 增强实践性教学的路径

实践性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创新首先应着重于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这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经济活动和项目驱动教学等形式实现。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经济事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经济数学理论。实地考察和企业实习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模拟经济活动和项目驱动教学则通过模拟真实的经济决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其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4.2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经济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通过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线教学平台使得资源共享、远程教学成为可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实验室和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在没有实际经济数据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的练习。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辅助教学,通过智能推荐学习内容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3 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

互动式学习环境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小组讨论、翻转课堂、在线论坛和互动式教学软件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小组讨论和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深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在线论坛和互动式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有助于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

5 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案例分析

5.1 实践性教学案例

在某经济数学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个模拟股市的项目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模型和数学工具在股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学生被要求使用历史股市数据,应用学习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经济模型,预测特定股票的价格变动,并制定投资策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市场操作相结合,还能学习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决策,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济分析能力。

5.2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在另一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云计算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学生需要从互联网上搜集特定时间段内的大量经济数据,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处理,识别出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最后应用于经济预测和决策分析。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还让他们了解到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经济学问题。

5.3 互动式学习案例

在提高课程互动性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学习理论知识,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讨论、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这种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例如,教师提出一个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需要运用所学的经济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在经济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进行深入的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还能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6.1 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

教学效果的评估应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活动的成效。首先,传统的考试和测试仍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衡量学生对经济数学理论和知识掌握的程度。然而,鉴于经济数学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除了传统的考试外,还需要引入项目评估、同行评审、自我评价等方式。项目评估侧重于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同行评审和自我评价则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收集学生的反馈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看法和建议,这对于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如学习管理系统(LMS)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追踪和分析,从而提供更为科学和精确的教学效果评估。

6.2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教学效果评估的结果应成为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的基础。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识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足、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教学内容的改进,应考虑是否需要更新教材和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效,教师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互动式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利用教育技术工具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反思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参与。通过建立起开放、互动的教学反馈机制,鼓励所有参与者共享观点和建议,可以持续推进经济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7 结论与展望

经过对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等多种创新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回应了当前经济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应继续探索和深化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要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教学反思,以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展望未来,经济数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和跨学科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不断的教学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学习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经济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茹永梅.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2):214-216.

[2]刘振林.新经济背景下经济数学项目化教学探索[J].经济师,2022,(03):200+235.

[3]李年华,李红敏.高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宏观思维培育探研[J].成才之路,2023,(13):17-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