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服饰手工艺课程教学中的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李婷 余幸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服饰手工艺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旨在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论框架、教学重要性的阐述,结合服饰手工艺课程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实践路径和策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了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同时针对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提升学生接受度与参与度等挑战,提出了具体对策。本研究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课程思政,服饰手工艺,教学实践

正文

课题或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服饰手工艺》课程为例(HNJG-2021-1199)”

1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从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在服饰手工艺这样的课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服饰手工艺不仅仅是一门技能培训课程,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价值。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服饰手工艺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服饰手工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也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课程思政的理论框架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一概念起源于对当前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现状的深刻反思。随着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这种融合,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对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旨在达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2 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专业课程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割开来,这导致学生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难以在专业学习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课程思政还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对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学会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服饰手工艺等课程中,通过探讨服饰的文化内涵、历史演变等,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服饰手工艺课程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3.1 服饰手工艺课程的教学特点

服饰手工艺课程,作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旨在传授学生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通常涵盖了服装设计理论、服装制作技术、服饰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强调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上,这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设计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文化内涵的服饰产品。

服饰手工艺课程的一个显著教学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各种服装材料和制作工艺,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此外,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原创设计,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服饰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服饰手工艺不仅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服饰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服饰在历史发展中的变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服饰美学的追求。

通过对服饰手工艺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技能,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对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化改造和创新设计,学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服饰产品,这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课程思政融入服饰手工艺教学的实践路径

4.1 整合思政内容与服饰手工艺教学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服饰手工艺课程,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课程设计阶段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服饰手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整合。例如,在教授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引入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精神,让学生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应用。

4.2 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融入服饰手工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协助者。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学习过程中。例如,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服饰设计项目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讨论这些元素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通过开展服饰设计比赛、展览等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如评价标准中加入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度,促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实践这一理念。

5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服饰手工艺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实践者可能会遇到多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5.1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的不足

一大挑战是教学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在很多教育机构中,尤其是一些中小学校和地区较偏远的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教材和专业培训过的师资,这对于实施以实践操作为核心的服饰手工艺课程尤为重要。此外,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对师资力量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策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首先,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更新和完善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材料。其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行业合作等模式,引入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在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上,组织定期的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5.2 学生接受度与参与度的提升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和参与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背景知识和学习态度各不相同,如何使课程思政内容既吸引学生,又能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创新教学方法,比如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策划,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也是提高他们参与度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还能在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典型案例分析

在探讨课程思政融入服饰手工艺教学的实践路径时,某高等院校的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该课程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成功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服饰手工艺教学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促进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在这个案例中,课程围绕传统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教师首先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理念。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展览,让学生直接接触到传统服饰及其工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项目实践环节,学生被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服饰。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选定的传统文化元素,探讨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确保设计既能体现传统美学,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完成设计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设计报告,阐述设计理念、传统元素的选择与应用,以及作品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案例的亮点在于它通过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通过设计报告的撰写和项目展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最终,学生设计的作品在校内外展览中获得了高度评价,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新精神,也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有效地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案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还成功地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7 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课程思政融入服饰手工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发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不仅可行,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案例分析,本文证明了课程思政在服饰手工艺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方面。

面对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的不足、学生接受度与参与度提升等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包括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等,旨在为未来课程思政融入各类课程提供实践指导和策略建议。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展示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良好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菲,王慧,刘洪澍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与实践研究——以服饰手工艺(手工印染)课程为例[J].西部皮革,2023,45(20):42-44.

[2]许从洁,雷高伟.课程思政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西部皮革,2024,46(02):146-148.DOI:10.20143/j.1671-1602.2024.02.146.

[3]张蒙.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创新[J].西部皮革,2023,45(15):50-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