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险军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乌兰分校 邮编:010010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运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其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将“图形的运动”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方法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设计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图形与数学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图形的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1.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与发展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日益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有些数学教师还存在着“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灵活应变,致使某些教育冲突更加尖锐。特别是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若不能在短期之内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注意力,就势必会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重新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面对新的、先进的教学方式,要想不断的进步,就要不断地向新的方向发展。另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在数学知识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内容,使之与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2.信息技术背景下与小学数学的具体结合策略

2.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时期是学生发展数理逻辑能力的重要时期,这直接影响其对将来数学学习的态度。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其能力和智力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较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急需一位能够用数学思考方式引导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小学数学学得好,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只有把握好这一环节,不断改进,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所以,在小学阶段,要正确地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中观察图形运动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圆锥模型,然后让学生动手去转动这个圆锥模型,通过观察模型中各个位置的物体运动情况来了解圆锥体积公式。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情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中了解到圆锥体积公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与图形运动有关的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对图形运动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1]

2.2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问题直观化,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有目标地进行数学教育,充分利用教师的领导地位,提升数学教育的品质,克服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小学生的认识特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直观的内容,而对于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则有一定的认识难度,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问题。通过运用多媒体的视觉化特性,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进而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运动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动画演示出来,让学生在游戏或动画的演示中对图形运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在教学“圆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一张圆形纸片展开并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和运动情况,然后进行将纸片拿起、放下、旋转等操作演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运动情况,让学生在游戏或动画演示中对图形的运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2]

2.3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研究,同时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对“图形的运动”有关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多和他们交谈,掌握他们的兴趣和心理特征,以便对他们进行有效地利用,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比如,部编版“图形的运动”中,在“轴对称”的有关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把课本上的知识,用生动的视频和图画描绘出来,而且根据重点,绘制不同的图表,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它,通过它轴对称的中心线,可以把它的对折,而且它的对称两边可以完美地重叠,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它的对称中,学习到有关轴对称的知识。

2.4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教材

目前,随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科书的内容也有所改变,但在排编有关“图形的运动”的课本内容时,其编排的内容和编排原理与以前的教科书非常相近,都是在每个单元完成后,给出相应的知识问题和问题的解答,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且,如果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造合适的知识情境,则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让他们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比如,在“图形的运动”有关的知识“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一个又一个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继续指导学生,让他们有一些思考的机会,同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出现混淆,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暗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找到问题的关键,让他们的解题思路变得明确,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5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要打好数学基础,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让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的有关知识中,因为知识点比较多,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也有很多知识点比较容易,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内容。比如,在“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旋转”有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有关多媒体设备,转动各种图形,生成新的图形,在学生观察图形转动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知识,给学生进行适当的说明,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在持续的思考和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2.6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数学概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来发现图形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们的对角线相等;二是它们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教师可以将这些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去发现图形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时,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此外,教师在设计相关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从而设计出适合小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和交流等学习活动。

2.7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例如“动手实践”“游戏互动”“模拟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总结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来丰富学生学习的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图形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设计图形运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探究,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1(15):125.

[2]王玉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32):83-84.

[3]杨艳.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8):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