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助力拔节孕穗时期——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兰岚

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215000

摘要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学习自觉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学习成效,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提高。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应用、渗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阐释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当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

正文


在小学基础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要的教学部分,全面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针对性的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融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应用,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励教师结合实际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不断加强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更好的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角度入手来进行教学机制的建设,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课程知识,并在生活中进行不断应用。当前,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具体应用过程中依然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立德树人的理念把握不够精准,立德树人理念没有有效渗透到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等等。全面探究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1.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培养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求来针对性的教学体系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兴趣,将其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的设计,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标教学目标,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加激励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在课堂和课后实践等各个方面加强知识的学习应用,以此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学习技能。

1.2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加强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运用,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体系,以学生更加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

此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加强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和应用,也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通过开展立德树人理念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以趣味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让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加强应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成长为祖国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2.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应用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围绕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应用等方面,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2.1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把握不够精准

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首先应当让教师深刻把握其内涵,注重立德树人理念相关的理论深入研究,并结合现有的教学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探索,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是,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制课程课时安排较少,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不重视。教师自身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性开展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学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不够有力,进而不利于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加以应用,并发挥其应用的功能。

2.2道德与法治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创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强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也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认知、学习兴趣以及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的灵活调整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深度探究,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但是目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比较固化,往往是以教师为主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比较偏重智育而忽视德育,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情况没有及时进行掌握,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有序的调节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

此外,加强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师生有效互动,家校顺畅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立德树人理念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等没有予以高度的关注,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之间也缺乏良好的沟通,学生不愿意主动和家长沟通,过于依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在课后生活中针对所学的知识如何进行迁移等方面自觉意识比较差,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3.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措施分析

为了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针对性的进行探究:

3.1深刻把握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想要更好的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深入实施,需要首先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入手针对性的配足配强相关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实施。为此,学校应当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如何创新性的探索、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引导教师结合实际考虑小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及道德与法制课程教科书的内容,从建立教学目标的关联性等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开展相关的经验搜集、案例分享以及教学评比等活动,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等方面,激励教师进行创新性探究,以此更好的提升教学成效。

3.2明确教学定位,深度挖掘教科书的内容

在立德树人理念探索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深刻把握立德树人理念和培养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关联性,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探究的基础上,明确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的切入点和具体的关联方向,树立清晰的教育导向,从而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同时,教师还应当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提炼生活元素,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共鸣。比如在开展《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课程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设定和绿色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等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素材,让他们在生活中联系相关的教学主题,针对性的搜集和保护环境相关的素材知识等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和学生来进行互动,通过问题设定的方式,让学生联系教科书的内容搜集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激励学生联系实际,联系教科书的内容,联系生活来进行全方位的探究。教科书中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教师在生活资源的挖掘过程中,要立足教科书的内容来进行探究,针对性的穿插和德育内容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去研究。在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考,要紧密结合教科书的内容,针对性的从生活中提炼相关的元素,穿插性的融入德育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开展上述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教科书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关联的话题,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究保护环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方式方法,以此集思广益,头脑风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3注重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立德树人理念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以此进行丰富场景的打造,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比如在开展《与班级共成长》相关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活动背景,借助多媒体展示班集体相关的情境,通过视频或者是微课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然后在真实情境中鼓励学生通过分享、意见征集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如何更好的和班级共成长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化的平台让学生结合实际来进行课堂的互动讨论,通过设定问题,互相进行交流,共同进行总结的方式,以小组或者是团队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讲故事、歌曲演绎、辩论赛等方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集体荣誉感等各个方面,穿插性的引入和德育知识相关的内容,以此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班级荣誉感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4注重实践教学探索,强化家校共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还应当全面加强理论的延伸,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在《为父母分担》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设定话题,在课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考和研究,教师通过举办相关的主题演讲比赛或者是班会让学生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心得分享和交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搜集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不断拓宽更多的知识,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在故事分享和经验总结中养成更加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另外,教师还应当主动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家庭教育方面邀请家长更好的参与进来,让家长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以及立德树人理念等各个方面,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围绕思想品德教育等各个方面课程的教学,给予家长更多的自主权,让家长和学生更好的沟通。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围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有效的融合等各个方面交流观点,达成共识,开放性探究,从而更好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5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学体系的针对性优化完善,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为此,学校应当结合立德树人理念的实施情况,以及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整体教学安排。针对各方面的教学情况开展相关的评价,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参与情况、成长情况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学生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家长参与评价以及其他教师评价等各个方式的融合探索,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情况,激励他们不断进行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合作,懂得自律,学会尊重,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和道德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围绕立德树人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结合实际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结合各方面的情况,全面加强教学体系的丰富创设,明确教学目标,全面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为学生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邓灶姬.探析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28:47-48

[2]陈若珺.聚焦活动,立德树人——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小学时代,202025:27-28

[3]何婉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达成规则教育的策略[J].贵州教育,202013:13-14

[4]徐艳.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33:32-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