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WS与SBAR双模型在临床3+2大专护生综合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柳旭 马美丽(通讯作者) 丁菊 殷祥鹏 张彬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摘要

目的 分析MEWS与SBAR双模型对临床护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 以40例临床3+2大专护生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12月-2022年3月,由两组组成,常规教学为对照组,MEWS与SBAR双模型教学法为研究组,对比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结果 研究组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生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学习积极性、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实践学习,研究组护生交接班耗时、交接单书写规范率均高于参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生应用MEWS与SBAR双模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同时还可有效缩短交接班的平均耗时,使护生在护理患者时医嘱遗漏率和交接遗漏率明显降低,护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

MEWS与SBAR模型;3+2大专护生;综合能力

正文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从理论基础向临床实践能力的过渡阶段,也是思维模式由学生向护士转化的关键点。良好的实习体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更能使学生建立从业的信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进步的发展,人们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护生作为未来临床护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针对护生的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岗位胜任能力等的培养至关重要[1-2]。长期以来3+2大专护生专业能力提升面临培养周期长,对病情观察的能力及临床经验严重不足,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何有效提升3+2大专护生风险评估及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及临床决策能力是临床护理教学急需突破的瓶颈[3-5]。本研究基于MEWSSBAR双模型,选取临床403+2大专护生,探究 MEWSSBAR双模型对3+2大专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3+2大专护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12 -20223月,由两组组成,常规教学为对照组,MEWSSBAR双模型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1 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例)

年龄(岁,x±S

对照

2

18

20.65±1.34

研究组

1

19

20.38±1.46

t

0.038

0.063

p

0.545

0.952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02012 -20223月来我院实习的3+2大专护生;

排除标准:①各种原因停止实习;②未完成实习期间临床学习。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

1.3方法

对照组学生为常规教学法,培训前,组织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医疗专家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与考核。护生下到临床采用传帮带、老带新、一对一方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过程如下:第一阶段(1-2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上午集中理论授课,采用幻灯片加示教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常用的临床操作如 CPR、吸氧、静脉留置针穿刺、导尿、心电监护报警值的设定等,下午熟悉科室情况,带学生熟悉常规的临床操作。第二阶段(3-14周):选取案例开展实战练习。采用分组方式进行,从患者入院开始,熟悉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病情、既往病史、全身皮肤情况等,根据医嘱参与患者全程的诊断和护理直至患者出院。第三阶段(14-16周):技能巩固与考核。

研究组学生采用MEWSSBAR双模型教学法,在常规教学前,进行MEWS联合SBAR模式的培训,该课程由护理部主任带领各个科室临床带教老师组成基础护理学教学团队,结合护生实际特点,设计SBAR 病情汇报指引单,在理论知识授课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穿插MEWS的内容,同时充分利用SBAR 病情汇报指引单,教会学生自己运用MEWSSBAR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运用SBAR的方式面对患者进行交接班;采用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2名学生,合作完成患者病情汇报工作,之后开展小组讨论与总结。具体学习内容与对照组相似。在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要求各护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采用SBAR 标准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护士长对各学生管床患者随机抽查,评价病情汇报情况,给出指导意见。

1.4 观察指标

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护生学习积极性、病情观察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交接班平均耗时;评估交接单填写规范率,结合护生交接单填写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评估交接规范率,结合护生交接流程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比两组护生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出现的医嘱或护理执行遗漏率、及病情交接遗漏率,选择两组护生所护理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护理的患者为22例。

1.5统计学观察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生的综合能力对比

研究组护生学习积极性、病情观察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评分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示。

2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对比(`Χ±S)

组别

例数

学习积极性

评分

病情观察能力评分

知识理解评分

分析能力评分

对照

20

83.53±4.17

86.85±5.67

91.34±4.52

86.35±5.34

研究组

20

91.64±4.56

94.58±5.09

96.53±3.35

92.56±4.41

t

/

5.0838

6.8656

4.2944

4.5406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交接班平均耗时对比 

研究组护生教学后交接平均耗时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示

3交接班平均耗时对比(`Χ±S)

组别

例数

教学前

教学后

对照

20

12.57±1.12

11.48±1.51

研究组

20

12.09±1.56

9.34±2.34

t

/

0.3685

5.8956

p

/

0.7812

0.0000

 

2.3交接单填写规范率对比

研究组护生交接单填写规范率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所示。

4 交接单填写规范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规范率

对照

20

10(50%)

7(35%)

3(15%)

7(85%)

研究组

20

17(85%)

3(15%)

0(0)

20(100%)

t

/

/

/

/

4.123

p

/

/

/

/

0.04

 

 

 

 

 

 

 

2.4交接规范率对比

研究组护生交接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所示。

5 交接患者规范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规范率

对照

20

8(40%)

7(30%)

5(20%)

15(75%)

研究组

20

14(70%)

5(25%)

1(5%)

19(95%)

t

/

/

/

/

4.371

p

/

/

/

/

0.04

 

2.5护理问题出现率对比

研究组护生护理问题的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所示。

6护生护理问题出现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医嘱或护理执行遗漏(率)

病情交接

遗漏(率)

总出现(率)

对照

22

3(13.64%)

5(22.73%)

8(36.36%)

研究组

22

0

1(4.55%)

1(4.55%)

t

/

/

/

6.844

p

/

/

/

0.009

3.讨论

3.1 MEWSSBAR双模型护生教学中的效果

MEWSSBAR双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护生熟练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到早发现病情风险,早预警、早干预,强化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护生对于临床问题出现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这就要求了护生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采用查阅文献方式增加疾病了解,优化个人知识结构。学生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与归纳信息整个过程中,转变被动学习成主动学习,促使工作积极性与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同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与注意事项进行思考,有效提高了综合能力。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沟通内容,减少护患沟通障碍,提供给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治疗效果[4-6]。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知识理解力、问题分析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提示 MEWSSBAR双模型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3.2 MEWSSBAR双模型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MEWSSBAR双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护生遵守工作规范,规范交接班,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患者的病情,熟练交接至下一班工作,实现了信息传递无缝衔接[7]。本研究中,双模型的应用使研究组护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进一步缩短了交接班的平均耗时,提高了交接单填写的质量,从而也使工作中出现医嘱或护理执行遗漏、病情交接遗漏等问题的出现明显减少[8-9]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提示 MEWSSBAR双模型教学法可有效规范临床交接班,提高交接单填写质量,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中问题的出现。

3.3 MEWSSBAR双模型护生教学中的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3+2大专护生因长期在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习惯于接受被动文化知识,而临床实习让他们从环境和角色转变,往往表现的差强人意,人际沟通能力更是缺乏经验和技巧。因此MEWSSBAR双模型用于3+2大专护生临床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3+2大专护生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护生交接规范率,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率。近年来,MEWS评分系统作为一种简单、快捷、易行评估及预警评分工具,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证实,并大量应用,而且其评分方式简单、易于使用的特点使护生也可以快速上手[10-11]SBAR做为一种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沟通能力的高效沟通模式,大量应用于临床交接班,不仅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还可降低医疗成本,增加患者的满意度[2-3]

MEWSSBAR双模型运用于护生教学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提升护生的沟通能力、病情掌握能力、分析能力等临床综合能力,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服务,提升护生在患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强化了个人专业形象。双模型在护理基础教学及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对3+2大专护生早期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量化评估和沟通标准化工具,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规范临床交接班,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护生毕业后的培养周期,独立规范执业的时间前置,适于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甘晓璐,陈英,谢云彩等.课程思政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3):95-98.

[2]王慧清,何枚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SBAR沟通教学模式对肝胆胰外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07):96-99.

[3]陈盛,秦培菁,杜丹艳,王晓霞,付莉婷,张贤,林颖.SBAR沟通模式在心脏中心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22,20(19):2723-2725.

[4]耿荣梅,李葆华,张文慧,李美红,严超,葛霖,张四维.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09):1243-1247.

[5]李丽霞,周慧平,吕佳.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妇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5):89+92.

[6]黄结英.专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21.

[7]孙美,马美丽,郝少华,张玉燕.SBAR标准化沟通对急诊护生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9):0001-0004.

[8]武欢欢,马美丽(通讯作者). MEWS SBAR 交班模式在血液透析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管理,2020(36):272.

[9]逄艳珍,马美丽(通讯作者). 基于MEWS SBAR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老年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管理,2020(36):270.

[10]李蓉. 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MEWS评分的应用分析[D].西安医学院,2020.

[11]祁学峰. 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与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1.

 

2021年青岛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2021-WJZD275

作者简介

柳旭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工作单位:26600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马美丽(通讯作者)女,本科,主任护师,工作单位:26600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收件人信息

收件人:柳旭

收件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灵山湾路2877号(黄岛区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266000

联系电话:16678659552

电子邮箱:330661510@qq.com

 

 


...


阅读全文